收藏 厦门迎来大物流时代 高崎将成骨架交通枢纽
- 发布时间:08-16 08:24
  【核心提示】
上周末亮相的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讨论稿),让厦门的美好规划蓝图在市民面前徐徐展开。“一岛一带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再次将厦门岛本岛的核心地位凸显出来,而作为本岛北部的高崎片区,在规划(讨论稿)中也被重点提及。
以高崎为带动引擎,北部湾片区的优势将日渐凸显。
万翔国际商务中心。
记者注意到,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未来厦门将建4条骨干轨道,包括厦门岛到集美1 号线、海沧-厦门岛-翔安新机场2 号线、岛外环湾3 号线,以及环岛旅游轻轨4 号线。其中,高崎是1号、2号、4号线的枢纽站。现在,高崎所在的北部湾区域已占据空港、海港优势,未来,高崎在轨道交通方面的核心位置,还将让其成为海西区域的枢纽。
构建“一体化”分级交通枢纽体系,整合城市内外交通网络,必须依托枢纽引导城市布局。在大大小小的众多枢纽中,高崎作为厦门唯一一个综合性枢纽,将海陆空三线的交通动脉汇集到一处,未来,其通达性、便利性可期,其辐射范围、以及在厦门乃至海西和南中国的影响力也定将大幅度拓展。
岛内北部湾
枢纽地位彰显,助力物流发展
“一岛一带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是在城市各区在分工上“各显其能”、“各司其职”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厦门本岛依然以高端服务、金融商务、文化创意、旅游会展为核心,这意味着岛内在未来依然是厦门、海西的经济中心和门户。
美丽厦门,不仅靠区域蓝图的勾画临摹,更要依托产业的支撑。在专家讨论环节,大家一致认同,发展厦门,产业升级必须走在前面。而在“美丽厦门”的讨论稿中,航运物流与平板显示、新材料、旅游会展、海洋产业、软件信息服务与文化创意等千亿产值(营收)的产业被并列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是我市集中资源和力量打造的千亿产业链条当中的一个行业。
拥有海港、空港资源的厦门北部湾航空港工业与物流园区是厦门岛内仅有的一个物流园区(即现代物流园区总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必然承担着厦门成为物流中心城市的使命。可以说是厦门物流业发展的“咽喉”,对整个厦门经济的发展起着战略核心的作用。
根据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讨论稿),未来,高崎所在北部湾区域极有可能成为轨道交通的枢纽点。海、陆、空三种交通形式交汇,多条线路交汇,高崎将为海西大物流、大发展提供核心原动力。
据悉,厦门航空港工业与物流园区总规划面积约为1.17平方公里,是厦门现代物流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厦门市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基地。园区充分利用厦门空港、海港的区位优势,依托现代物流产业和国际空港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以空运保税转口为特色的综合性现代产业园区。
  物流促厦产业升级
厦门“大物流、大发展”时代来临
厦门作为闽西南地区,闽粤赣十三市区域协作中心城市,对福建省尤其是闽西南和浙赣粤部分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物流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已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并率先实现至台湾海上客货滚装直航。
众多讯号,昭示着物流业在中国、尤其是在厦门将进入到一个大发展、大爆发的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而且今年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也多次强调中国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今年台交会论坛上,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12项政策,其中有绝大部分与两岸物流通关有关,展现了简化两岸货物流转的美好前景,而厦门,在成为“两岸物流中转地”这一建设上,已经“赢在起跑线上”。
厦门获批建立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也让厦门成为了继上海、天津、大连之后的第四个国际性航运中心,跻身全国重点发展的九大物流区和全国性21个一级物流节点城市的行列,地位举足轻重。在物流行业迎来春天、海西物流基础建设大投入的当下,厦门正朝着“两岸物流中转地”、“国际物流集散地”的更高目标不断迈进。
万翔国际商务中心
抢占空港、海港、轨道核心枢纽
阅读厦门北部湾,这是一个注定要崛起的地方。在厦门北部湾这样一个无法复制的区域里,应运而生一个地标性的商务写字楼项目——万翔国际商务中心。
万翔国际商务中心兼具空港、海港双核优势,可以实现海陆空立体式交通,入驻本区域还可享受象屿保税区政策扶持。
值得一提的是,入驻万翔国际商务中心的企业,还可享受其提供的一站式行政、商务服务配套。工商税务局、检验检疫局、公安交警大队、象屿保税区管理委员会等行政系统将齐聚万翔国际商务中心2号楼,方便“大物流”上下游企业办公;同时,银行、餐饮、通信邮政、商务会议室、商务酒店、休闲娱乐中心等商务休闲配套也将入驻万翔国际商务中心2号楼,形成“一站式”商务服务,不必占用企业资源,在客户需要的时候提供客户所需要的一站式便捷服务。“一站式”行政、商务配套齐聚万翔国际商务中心,将成为提升企业效率的极速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