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170公里绿道让海沧森呼吸 规划征求市民意见
- 发布时间:08-21 08:38
  沿着蜿蜒的自行车道登上大屏山顶,享受骑行乐趣的同时,还能远眺海沧湾的美景;黄土裸露的乡间小路将成为充满野趣的健康步道,不仅能步行、骑自行车,还能欣赏过云溪美景;步行蔡尖尾山,还能领略净化心灵、愉悦身心的“禅修之径”……
作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试点区,海沧区全面启动全区绿道系统和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从今天开始,市规划局携手海沧区向市民公布海沧区绿地系统、自行车系统规划,并向市民广泛征求意见。
绿道,是指能够改善环境质量和提供户外娱乐的线状廊道,它倡导绿道出行的概念。
目前海沧已经建成的首条绿道——海沧湖绿道,是规划中的省级滨海绿道,总长约22公里,其中自行车道约13.4公里,步行道约9.4公里。
在海沧区绿道系统中,大屏山及蔡尖尾山绿道为生态型绿道,总长约22公里,主要以步行道为主。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景观设计大师谢晓英博士主笔。目前设计方案还在进一步优化调整。过云溪绿道全长约20公里,属于郊野型绿道。
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海沧绿道规划,海沧共将建设2条市级绿道、9条区级绿道,加上省级滨海绿道,总长约170.2公里。此外,在绿道上还将综合设置2个一级驿站、17个二级驿站、7个一般性服务点,共同构成海沧绿道网系统。
大屏山绿道:骑车登顶,上“城市T台”观景
在这次公布的绿道规划中,大屏山绿道将设计自行车登顶道。
香港的太平山顶是游客必到的旅游点,在那里可以俯瞰维多利亚港的香港岛、九龙半岛两岸。未来的海沧也将拥有自己的“太平山顶”。此次绿道规划将在最高处设计“城市T台”,可远眺海沧湾的美景。
半山腰还有森林漫步道,还布置有舒适的木制家具,让您可在树荫下聚会、活动、观景。
大屏山的北入口,将利用低洼地势营造季节性湿地,设置木质栈道及休息设施穿越其中。
大屏山外环路一处废弃的采石场也将被充分利用,在保留废弃采石设施溜石坡的同时,设置连续的观景休息台阶,并配套相应的功能服务性建筑,使其成为一处生态恢复案例的户外大课堂。
蔡尖尾山绿道:登山同时还能禅修
在蔡尖尾山绿道规划中,小环以骑行慢跑道为主要设计理念,大环则是一条可以沐浴新鲜空气的森林浴漫步道,不同节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同主题设计。
龟山水库北侧坡地用雕塑的手法修复山体,并创造出观景休憩的场所,使其成为一处供游客中途停留的综合性服务驿站。
龟山水库北端将保留场地中农田景观,疏通水道,形成季节性汇水湿地,并增加木栈道、观景廊。
此外,还设计了一条可以净化心灵、愉悦身心的“禅修之径”。设计依托石室禅院和石峰岩寺两处庙宇,充分利用线路中静谧、空灵的山林空间,不仅登山,还能禅修。
过云溪天竺山绿道:边步行边赏溪流美景
过云溪天竺山绿道将分区分段进行设计,其中有在过云溪两岸建设的自行车道和人行步道,有在现有乡间机耕道上改造而成的综合车道,也有利用现有人行道改建的彩色沥青自行车道。
局部路段在保证行人安全的情况下,借用机动车道,在道路的一侧设计自行车专用道,宽约2米,路面为彩色防滑路面。在局部交叉路口和重点节点地段,使用分道器隔离车道起到安全隔离的作用。
公共自行车系统
海沧生活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布置了17个站点,自行车道总长约25.78公里,沿线连接了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园、社区等重要设施节点。
自行车系统 个站点
●泰地海西中心
●中骏天峰
●未来海岸
●嵩屿码头
●外国语学校
●未来海岸西门
●出口加工区
●政务中心
●阿罗海广场
●海沧商务大厦
●海沧医院
●天虹商场
●乐海百货
●加州海岸
●东屿村口
●海沧湾公园北
●海沧湾公园南
提醒
您的建议可能写进规划
如果市民对海沧区绿道系统的规划设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如果你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线路图和纳凉点的设置有什么意见,可以上市规划局网站浏览并留言,方案将于今日在市规划局网站上公示。读者也可以拨打本报968820读者热线,表达你的想法,本报将把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转交给规划部门和海沧区,你的建议有可能将被写进规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