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翔安打造国家级生态区 翔安大道6个休息驿站完工
- 发布时间:09-06 08:52
  九月的厦门,万商云集。13.5公里长的翔安大道,犹如一条色彩斑斓的纽带,把翔安隧道与沈海高速公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这条目前全省最宽的快速路,更像是一条绿意流淌的城市地毯,把世界各地的客人引入厦门这个大花园。
翔安大道的美,只是厦门美的一个掠影。缔造美丽厦门,离不开生态优美行动。最近,又一股“全民共建美丽家园、打造生态滨海新城”的热潮在翔安区掀起,一个绿意盎然的国家级生态区呼之欲出。
优美行动
翔安大道6个休息驿站完工
夏花区、冬花区、芳香区、榕荫区、草本区、市树区……踏入翔安大道,闻不尽的是芬芳,看不够的是美景。记者昨日得到的好消息是,目前翔安大道慢行步道上的6个休息驿站已经完工。
这是翔安大道带状公园建设的又一关键节点。这些休息驿站坐落在翔安大道沿线,考虑到居民傍晚和周末散步距离都在2公里左右,因此,休息驿站相互之间的距离也在2公里至2.5公里之间。
暗红色的路面延伸进纷繁茂密的花草树木中,五颜六色的花朵衬托着翠绿的枝叶,鸟儿在枝头啼唱,闲暇的人们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这是记者昨日在翔安大道新店镇后房村附近的慢行步道看到的温馨画面。翔安大道带状公园,在厦门历史上第一次把推进道路绿化与建设城市公园结合起来。
生态提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82平方米
翔安背山连海,重峦叠嶂的山脉为其筑起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西南两面环海,蜿蜒曲折的海岸线长75公里,形成一条蓝色的生命线……这就是翔安。这些年,翔安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区为契机,走出了一条具有翔安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新路。
在厚厚的成绩单上,我们看到,翔安实施海域综合整治和清淤改造,对七十多公里海岸线、一百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及滩涂,12万亩的养殖设施全部清退整治,大嶝海堤破堤架桥改善水动力,种植红树林、建设下潭尾湿地公园,逐步恢复海域生态环境。建成生态防护林3300亩,完成了矿山宕口复绿4117亩,建成一批市民公园、城市绿线、社区花园,建设大帽山三角梅生态园、古宅大峡谷户外运动基地,保护香山风景区,形成点线面结合、覆盖城乡的立体生态系统,全区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82平方米。
不仅如此,翔安还格外重视环保基础能力建设,目前,全区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1.94%,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去年环保投资指数超过3.5%。
  先行先试
文明生态村遍地开花
青山,碧水,一片片绿油油的青葱地。位于新圩镇的乌山村,今天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事实上,人们愿意来的原因,还是在于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
早在几年前,翔安就率先在全市启动生态规划工作,辖区四镇一街道全部编制小城镇环境规划;2008年颁布实施翔安生态区建设规划,成为指导全区生态创建的纲领。大嶝街道、新圩镇分别于2004年、2006年率先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镇,成为厦门生态创建的先行示范。全区四镇一街道全部建成生态镇,培育文明生态村81村次,90个行政村和农村社区建成生态村。
培育生态文明村,翔安引进污水渗管技术、太阳能技术等新型治理方式,对村庄污水进行分散治理,就地消化利用,解决长期以来农村污水横流难题。他们实施连片整治,通过绿化、修路、改水、改厕,加快农村生态环境修复,改善村庄环境面貌。
宋江阵、车鼓阵、南音等,今天还不断唱响翔安生态文明的“主旋律”。 将生态理念和绿色文明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带到群众当中,翔安一直在行动。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如同清新的暖风,吹进翔安的城区、农田、山林。剑指国家级生态区,一轮又一轮“生态优美行动”还将在翔安不断铺开。
城市的颜色
每片土地都有自己的底色,翔安的底色是绿。
然而,现在很多城市的颜色,却是灰色的——柏油路旁建起密密麻麻的水泥森林,一年内大多数日子见不到蓝天,就连河水、溪水也被蒙上了厚厚的污垢。
美丽厦门应该拥有怎样的城市色彩?这个答案显而易见。我们共同家园的城市化、现代化,如果以牺牲珍贵的生态为代价,我想大多数市民都不会答应。
今天在我们身边,“美丽”被如此郑重地提及。书写这本宏伟规划的笔,本身就是一支绿色的笔,它勾勒出的,是厦门城市发展的新思路。<!--调用编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