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国际友城市长论坛今开幕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向全球发布
- 发布时间:09-08 06:15
我市拥有长期运营国际邮轮的经验。(本组图/本报记者 王协云)
我市拥有目前我国最大的邮轮专用码头。
相关
友城市长论坛
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国(厦门)国际友好城市市长论坛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福建省政府、厦门市政府共同主办,由福建省外办、厦门市外办、厦门市会展局承办,旨在加强国际友城间的经贸、文卫、科教、旅游等领域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自2003年创办以来,论坛的影响力和国际性不断提高,已成为各国际友城间交流沟通的固化平台。同期设立国际友城展,今年设有40多个展位,全面展示各国际友城的投资政策和项目。
厦门邮轮产业
已实现三个“最”
厦门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海上花园”城市,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邮轮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发展邮轮经济方面,厦门已实现了三个“最”:一是厦门是中国大陆最早接待国际邮轮的港口之一;二是厦门是中国大陆最早拥有定期国际邮轮航班的港口;三是厦门拥有目前我国最大的邮轮专用码头。
今日下午,本届“9·8”投洽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第十届中国(厦门)国际友好城市市长论坛将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记者从市外办、市邮轮办获悉,今年国际友城市长论坛将主题定为“邮轮产业合作与发展”,同时我市将首度向世界发布“美丽厦门战略规划”。
据介绍,市外办邀请了98个境外客商团组550多名嘉宾参加投洽会,其中特别邀请了来自美国巴尔的摩市、新西兰惠灵顿市、意大利那不勒斯省、日本熊本市、法国瓦兹河谷省、巴西伊瓜苏市、荷兰祖特梅尔等国际友好城市代表以及丽星邮轮、嘉年华集团等邮轮界的领军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等出席国际友城市长论坛。
今年的友城市长论坛上,厦门市将首度向世界发布“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中,厦门将打造“国际知名的花园城市”。此次论坛结合城市发展需求,提出热点议题,将创造国际交流平台,引进国际视野,与国际对接、引资引智,寻求合作机会,更好地树立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将对城市国际化进程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邮轮产业发展正逢其时
论坛聚焦邮轮产业发展,可谓十分“切题”。不仅“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提及邮轮发展,前几天刚刚审议通过的《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也将邮轮母港作为“双港双区一中心”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从中可以看出厦门市委、市政府对邮轮产业的高度重视。
时间再向前推,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和台湾港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两岸邮轮产业圈峰会”,积极配合交通运输部出台的“积极促进两岸邮轮运输经济发展,培育和发展两岸资本的邮轮公司”等政策内容。借助此次国际友好城市市长论坛,将把“海峡邮轮经济圈”的发展战略推向世界。
同时,友城市长论坛聚焦邮轮产业还切中了发展要务。邮轮界普遍认为,世界邮轮产业已从欧美拓展至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市场,近几年来,中国邮轮产业快速发展便是最好例证。据统计,2001年,中国邮轮旅游消费者人数仅为8325人次,而十余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在40万人次以上。
厦门邮轮母港力争国际领先
市邮轮办、市港口局介绍,厦门作为拥有长期运营国际邮轮经验的城市,从2000年至2012年,接待中外邮轮客超过50万人次。同时,地处“海峡邮轮经济圈”的厦门,拥有高密度且极易安排短、中、长各种邮轮航线产品的邮轮目的地资源,发展可谓“只待东风”。此次国际友好城市市长论坛,不仅是学习经验集思广益,更是向全球友城展示厦门魅力的绝佳舞台。
厦门邮轮母港将以海峡邮轮经济圈为基础,向北辐射东北亚国家和地区,向南辐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最终建成中国东南沿海最有活力的区域性邮轮母港,力争成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邮轮母港、海峡邮轮经济圈的核心港,打造成厦门休闲旅游胜地和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除了积极筹备邮轮母港建设项目外,目前,厦门邮轮母港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邮轮公司、建造本土邮轮、积极包租邮轮、努力培育航线、推进政策出台、筹建厦门邮轮实验区和邮轮产业发展研究基地等。
厦门邮轮母港还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计划到2030年,成为全球知名邮轮母港,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成为厦门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重点功能板块和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功能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