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中国制造变身东盟制造 中国企业忙着东南飞
- 发布时间:09-10 09:18
买件五六百元的CK牌T恤,回家一看吊牌,原来是柬埔寨生产的;买双近千元的耐克鞋子,一看是越南制造……如今,不少原属于“中国制造”的强项领域,越来越多地出现“东盟制造”。
来势汹汹的“东盟制造”其实也是滚滚财源,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主动“冲浪”。昨天下午,中国(福建)—东盟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在厦举行。对于到东盟投资,现场几十家中国企业兴趣浓厚。
制造业“东南飞&rdquo 期待共赢结局
中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制造业明显呈现出“东南飞”的趋势——逐渐向东盟国家转移。这类企业主要以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
昨天的论坛上,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极力推介东盟的投资优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随着东盟经济一体化形成,只要进入东盟其中一个国家投资,就等于开拓了10个国家的市场,这对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极具诱惑力。
山东烟台一商务局官员告诉记者,有不少烟台企业已到东盟投资,最近他们刚有一食品项目在柬埔寨落地,也是劳动力密集型的。
“现在我们成了资本输出型,东盟国家开始承接我们的一些低端制造业。”这位官员说,如何发挥当地的人力成本优势,让走出去的企业在东盟制造浪潮中实现共赢,这是他们正思考的问题。
  走出去“淘金&rdquo 内功要先练好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昨天论坛上,圣力(越南)特钢公司董事长张春敏说道,在东盟投资有很多优势,但是走出国门也存在风险,国内企业到东盟投资前需要练好内功。
圣力特钢2007年开始进入越南投资。“我们越南工厂的月工资水平,折合人民币1200元左右,约为国内的1/3。”张春敏说,包括电价等成本的优势,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但中国“走出去”到东盟投资前,一定要先做好可行性的论证。
“比如,要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去,同时还要尽可能了解当地的投资政策、投资环境等,做到心中有数。”张春敏说,“内功”要在国内事先练就,到当地后则要尽快进行本土化,以提升功力。
张春敏说,圣力特钢经过种种努力,最后成了越南钢铁行业的领军企业。
现场另一中国企业则表示,如果要到东盟投资,选好投资合作伙伴也很关键。此外,还要听听中国驻当地大使馆的意见,听听有关国家行业协会的意见,不要凭一时冲动就盲目进入。
东盟馆昨日开馆
柚子香蕉都抢镜
昨日东盟馆开馆,带来的异域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据悉,此次东盟馆共有41个展位,来自泰国、印尼、越南等6个东盟国家的100多个参展商带来了各自的精彩项目,值得关注。图为泰国展位水果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