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厦门坚持把文化融入城市 打动国际花园城市评委
- 发布时间:10-15 09:05
  “绿色奥斯卡”颁奖盛典落户厦门!11月28日—12月2日,厦门市将承办2013年全球国际花园城市(社区)大赛总决赛,届时,获得提名资格的城市和社区将来厦门角逐“国际花园城市奖”。而早在2002年,厦门市就荣膺“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当年,厦门参加了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国际花园城市评比,并以各项第一的优异成绩荣获E类第一名。
“我们这个城市,一切为了人民。”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国际花园城市大赛厦门市组委会顾问潘世建向晨报记者讲述了厦门参评“国际花园城市”的故事。
一段环岛路打动评委会
2002年的时候,筼筜湖的湖心岛还是光秃秃的,很多公园还是停车库。如果只论城市的美,厦门比不上欧洲的很多城市。潘世建说,“厦门城市建设的理念是体现人性之美、和谐之美。当时厦门所做的很多努力,感动了组委会。”
潘世建带着花园城市评委会成员去了环岛路,那时,环岛路还只建好了一段,但是环岛路把海岸和山体都保护下来,把最美丽的沙滩岸线,最美丽的大自然留给人民。环岛路天人合一、顺应大自然的理念得到了评委会认可。
评委会成员当时看到的筼筜湖还飘着淡淡的臭味,潘世建坦诚地阐明了厦门的不足。但是,厦门市政府把早年极其脏乱、恶臭的筼筜湖改造成那时的模样,筼筜湖的变化让评委会看到了厦门市的努力、成绩和决心。
全民共建让城市美起来
“厦门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厦门城市的各个层面都渗透着文化的痕迹。”评委会成员、园艺专家克劳德特·莎瓦丽亚女士这样评价厦门。
潘世建说,有人认为,厦门人“温文尔雅”,这是一种文化气质,厦门的发展,靠的就是文化教育和内涵。
在城市建设中,很多城市是推倒重来,但厦门不是。厦门的文化艺术中心是工厂厂房改造的;五缘湾曾是“不适宜居住之地”,经过整治后一跃成为厦门“新客厅”,成了黑天鹅最喜欢的地方;为了排气,全世界的海底隧道两侧都竖着大烟囱,只有厦门把它们打造成美丽的灯塔;翔安隧道口的雕塑不是伟人雕塑,而是三个默默无闻、最底层的工人……厦门的城市建设看重传承、延续和创新。
“我们最关心的是人,通过共建、共享、共管,让人民感觉到自己在当家做主,真正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体现执政者与普通市民的合之美。”潘世建说,城市和大自然融合,把文化融入到城市中,让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留下来,这是厦门一直坚守的。“厦门人有个特点,对这个城市特别有感情,当时创建花园城市,其实是全民在创建,因为大家都想让这个城市美起来。”
国际花园城市是种理念
“国际花园城市,不是简单的‘花’和‘园’,而是一种城市发展的理念。公共资源是人民共有的,要让人民共享,政府只有这样做了,才是为了人民。”潘世建认为,厦门是用智慧来共同创造美,不是要花很多钱,这是一种理念。
潘世建说,2002年,厦门市获得“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吹响了厦门走向国际城市的号角。当时,很多人对厦门的认识很浅,以为厦门就是鼓浪屿,鼓浪屿上有钢琴。现在,厦门已经逐渐走向世界,更多人认识了厦门。厦门市如今提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目标之一就是成为“国际知名花园城市”。潘世建说,这个目标远远高于花园城市称号,任务很重。“美丽厦门是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共同享受到这个城市的美好。今天所做的都是为了城市有和谐美好的环境,让子孙后代可以生活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