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旅游专家:集美五大优势傲视新城建设
- 发布时间:10-22 09:14
  “水(美)啊!水啊!”这句闽南话,成为校庆期间海内外校友和嘉宾口中最常说的话。
他们感叹于集美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叹于今日集美的美:美在新城建设的美轮美奂,美在保有文化内涵灵魂。“如果嘉庚先生看到今天的集美,一定会非常高兴。”一位来自香港的集美校友说,以后的集美,则会更加惊艳!
化蛹成蝶 集美新城日新月异
“这几年,集美最大的变化就在集美新城。”小黄是江西人,在集美一家企业打工快5年了,在他眼中,新城的变化是“一天一个样”。
按照集美区的规划,新城是个浪漫的蝴蝶形,即“一心四片”。以杏林湾城市中心区为城区中心,集美、杏林、灌口、后溪四大片区比翼齐飞。预计2020年全区城市化水平达到85%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109平方公里,基本建成交通路网发达、产业结构合理、城市功能完善、生活品质优越,开放型、生态型、现代化的厦门岛外新城格局。
对小黄来说,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厦门首个低碳示范区的诞生。这个低碳示范区,位于集美新城西亭核心区,它倡导低碳的公共交通,构建完善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同时采用发达的轨道交通、先进的清洁能源照明、统一的地下管网管沟等高标准的绿色低碳设计;地下空间直接跟外界通风,减少空调使用;建设中水回用系统等,还包括建筑物节能、城区能源中心、垃圾回收等。
傍海绽放 新城建设如火如荼
抗战期间,集美曾经沦为日本人的“靶场”。“飞机炸,大炮轰,整个集美被破坏得一塌糊涂。”老集美人陈经华回忆说,集美人几乎倾村而逃,后来,嘉庚先生回国慰劳省亲,帮助乡亲们购买渔船渔具,并筹办学校开学。
依靠着大海,集美再一次发展起来。如今,集美新城的规划依然离不开大海。
据透露,未来集美将逐步开发山地旅游,鼓励发展农业休闲项目,建设生态绿色廊道,把灌口、后溪、侨英这一系列的山体连贯起来,结合深青溪、瑶山溪、后溪溪三条溪流的整治,打通所有由山到海的通海溪廊。
在海洋方面,集美辖区内有杏林湾、马銮湾、同安湾,目前杏林湾初具规模,26公里长的海湾岸线景观提升工程已经在建。湾区房地产开发也是集美宜居的重要资源,统计数据显示,9月集美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 214.5亿元,同比增长15.2%,集美已经成为众多投资商的新金矿。
商业腾飞 每个片区都有商贸中心
上个月,集美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4.6亿元,同比增加了17.6%。而今后,这个数据还将增长得更快,因为按照新城规划,每一个片区都将有休闲娱乐商贸中心,集美还有超过170万平方米的休闲商贸配套场所正在规划建设中。
前不久,厦门北站北广场城市设计暨建筑概念方案正式出炉。根据规划,厦门北站北广场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今后,这里将建设成集办公、商业、会展、住宅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片区,让市民一下站点便可在地下商城休闲、购物。
位于同一片区的圣果院商业中心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目前率先进行建设的为商业步行街以及商业裙楼和快捷式酒店。大型购物中心、快捷酒店、商业街、整体地下室等项目将在今年完工并陆续投入使用。
此外,位于集美嘉庚体育馆西侧正在建设中的国贸商城,总面积17万平方米;位于集美新城的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已完工的10幢大楼,已有200多家企业签约,今年将重点引进商业中心、百货超市等。
修缮老城 留住集美百年积淀
在新城规划中,老城区的修缮也是重要环节,因为,这里是集美的灵魂。
文确楼,陈文确、陈六使的故居,他们曾经是嘉庚先生建校的两大金主。2009年,集美街道研究文确楼的用途时,最终确定修旧如旧,建成陈列馆,并将于本月23日开馆,展览两位华侨的事迹。
“百年学村是历史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以后希望对华侨故居都能修旧如旧,成为集美的旅游特色。”集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郭明标在接受采访中表示,集美老城区有很多华侨故居,可以通过提升内涵,依靠文化旅游、文创产业走内生式发展道路。
城在校中,校在城中。林荫大道、琅琅书声,中西合璧的建筑、临海而立的楼群、旖旎的龙舟池、温润光滑的石板路、气根低垂的老榕树、祠堂中五彩斑斓的神像,还有那些倚门而望的老居民,种种元素都构成今日集美老城区的美。
厦门市规划局集美分局局长黄英此前在采访中表示:“一个城区的灵魂,要靠有素质的人在里面涌动,才会让人向往,才有吸引力。”集美老城区高校师生众多,也有很多工作室,只要精英人士、文化名流在这里流动、碰撞、交流,就构成了集美的灵魂。
专家看集美新城
福建旅游学会执行会长 彭一万
集美五大优势傲视新城建设
“一国两制临界线,改革开放最前沿,中西文化交汇地,立体交通枢纽点。”这是彭一万对集美新城建设的归纳。
他认为,目前集美新城的规划较之其他辖区的新城建设具有5大优势。首先,集美有集美学村,学术氛围浓烈、教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浓厚。其次,园博苑位于新城内,背靠天马山、濒临杏林湾,生态环境和地理环境优越。整体区位背山面海,形成“城在海中,海在城里”这一多样、包容、共生的厦门特色。
第三,新城建设保留和继承了传统的嘉庚风格楼群,建筑形态上别具一格。
同时,厦门北站交通区位显着。水运、高速公路以及高速铁路构成的立体交通网覆盖全区,在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时也有利于带动产业的聚集和升级。
此外,集美新城依山面海,冬暖夏凉,气候条件优越。区内拥有杏林湾、马銮湾和同安湾,多沼泽湖泊,在气温的调节上较之其他新城建设具有天然的优越性。
集美大学教授 林地球
三点建议期待美丽集美
集美新城在宏观建设中具有不少创新和亮点,比如共同沟的举措,在厦门算是首开先河,而建筑物和楼群在宏观上目前也体现了品位高、品格雅和品格强。但在一些软件上还有待强化,例如应当加大初等教育的投入,新城的建设必然带来人流的聚集和产业的引进,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新城安家落户,而目前幼儿园和小学的数量却供不应求,初等教育配套设施的落伍将制约新城未来的发展。
集美新城的规划和建设应当要以建成智慧型、学习型城市为发展目标。我建议在集美新城的建设过程中多使用水泥透水砖,而非继承老城区的花岗岩砖。花岗岩砖外观较之水泥砖虽更有观赏性,但不环保。另外在新城建设中一些闲置的工地上建议退地还草,以调节大气环境。
另外在交通领域,集美新城通往岛内的公共交通偏少,且厦门大桥的长期拥堵制约了两地的互动频率,我建议加快厦集海堤的整修,以分解厦门大桥连接两地的交通压力,另外加大公共交通的班次和路线,让集美新城和岛内真正实现资源互补和无缝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