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十八届三中全会厦门视角:拓展特区发展空间
- 发布时间:11-13 09:34

全会提出,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对此,厦门市委党校副校长彭心安教授表示,厦门在市场配置资源、现代市场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经验,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给厦门拓展了空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给特区全面改革拓展了空间。”厦门市委党校副校长彭心安教授昨日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后说。
彭心安注意到,全会要求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厦门经济特区在市场配置资源、现代市场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经验,应该在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更加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方面先行先试,使特区体制更加开放、市场更加完备、政府效能更加显著,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走在前列。”
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彭心安认为,这对建设美丽厦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全会还强调,要“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彭心安建议,根据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厦门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中,要注重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厦门、建设生态文明的创新和努力,必定把厦门的城市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会议,对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
彭心安认为,这次会议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提出的改革思路和政策路径,为厦门的转型发展、深度改革以及新一轮的先行先试指明了方向,将促进厦门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创造新的辉煌。
  [新闻背景]
历届“三中全会”引领厦门科学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历届的三中全会对改革、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厦门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
厦门市委党校副校长彭心安教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正是在这次会议精神的影响下,才诞生了中国的经济特区,正是这次会议高扬起解放思想的旗帜,才为厦门经济特区突破思想禁锢、开展先行先试提供了思想武器。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坚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引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带来了经济社会的极大发展,为厦门的新一轮的开放、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道路。
彭心安说,这次全会还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区的全方位开放、全面改革提供了政策动力。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五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政策,引导厦门进入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